龙文区新目标:GDP500亿!人口50万!实施30个学校项目!将再建一批新学校……

2021-12-27
来源:龙文融媒

如何高质量发展?龙文这场新闻发布会给你答案~


龙文区25年来

建设成就及未来发展蓝图

书记亲自介绍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新社

…………

等中央、省、市30余家媒体

全程聚焦



今天(2021年12月27日)上午,龙文区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融信皇冠假日酒店召开。



龙文区委书记朱真作主发布,介绍龙文区25年来建设成就及未来发展蓝图。区委副书记、区长林晓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志嵩,区政协主席李华胜共同参与启动仪式。龙文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在家的处级领导出席活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蓓晖主持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


龙文区委书记朱真作主发布


大家好!在即将告别2021年,喜迎2022年,恰逢龙文区建区25周年之际,今天我们举办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奋斗历程,分享创业发展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在此,我谨代表龙文区委、区政府向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广大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龙文的厚爱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龙文区变化

实现了从“郊区”到新区再到漳州城市核心区的

美丽蝶变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大闽食品等183家规模工业企业,打造食品饮料、家居日化两大百亿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了碧湖、宝龙等商圈。



城市颜值刷出新高度


104条(段)城市道路竣工通车,新增里程167.33公里,城市路网从“一横一纵”到“十横十纵”。



建成碧湖城市广场等商务楼宇17栋,打造形成漳州城市地标建筑。



碧湖市民生态公园等7个公园相继投用,新增绿地329公顷。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率先在全省自主研发三个“秒批”事项智能审批系统,众创空间数位居全市第一。



新设外资企业194家,雷勃、矢崎、百威雪津、ADM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人民生活跃升新水平


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建成投用35所学校。



各级各类卫生服务机构50个、养老服务场所68个。


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


打造了“商圈党委”“红色物业”等党建品牌,非公党建走在全市前列。



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镇、村党群服务中心64个。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发展为要
坚持真抓实干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龙文作为漳州通江达海、

江城互动、优势互补的

组团型城市空间格局的核心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两个确立”

“两个维护”

“四个更大”


争当首位、争创一流


共建共治共享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



以产兴城,打造创业新高地



以产兴城,打造创业新高地


力争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突出工业、突破工业


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园一体”。



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2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聚焦商务金融、商贸文旅、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等业态。



培育发展都市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近郊游,走龙文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产城融合,打造宜居新都市



做优城市空间


打造漳州“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的城市核心。



“两心”   “两轴”   “一带”


龙文区北溪新城“一江两岸”综合发展规划




两心两轴一带


行政中心



科技产业中心



九十九湾



扮靓城市颜值


抓好绿化美化,见缝插绿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串珠公园、沙坑乐园、城市菜园。



加快构建“一山、一水、一园”生态人文旅游的总体格局。



创新城市治理


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全面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深化智慧平台应用。



改革开放,打造活力新中心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市场活力



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精准招商选资,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以城聚人,打造共享新家园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


实施30个学校项目,5年再建公办幼儿园18所。




扩大卫生健康供给


建设区级综合公立医疗,配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扩大精神文化供给


做好云洞岩、湘桥古民居、内林古街区等文化古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延续城市文脉。



党建引领,打造高效新标杆



全面从严治党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树牢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



建强基层组织


聚焦城市党建扩面、农村党建提质、机关党建优化、非公党建升级。



激发队伍活力


激励干部队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



全力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

滨江产业新城

富美中心城区


来源:龙文融媒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 龙文打造民生保障“升级版”


保民生、增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龙文区践行为民宗旨,民生事业明显改善,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龙文区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让龙文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仅2021年,龙文区全年预计民生支出13.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9%。


对此,龙文区区委书记朱真表示,今后,龙文区将秉承“以百姓心为心”,按照未来10年龙文城市人口达50万的规模,紧紧围绕“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十件事,实施一批上级有政策、现实有短板、群众有需求的项目,重点推进30个学校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着力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打造“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保障升级版,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互动”,让城市颜值更高、温度更暖。


 ▲今秋投用的龙文区第三实验小学


打造“教育强区”
坚持教育优先 未来5年新增4万个学位


今年秋季,龙文区有4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4000多个学位;今年11月,龙文区急聘52位教育人才,龙文区13所公办园预招生近2000名幼儿……今年来,龙文区在教育方面可谓动作频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文区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突出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近5年来,建设19个教育项目,新建或改扩建18所学校,公办幼儿园占比从17.1%提高到52.3%,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6.8%。“以前龙文区没有公办幼儿园,自从2013年秋季龙文区步文中心幼儿园、郭坑中心幼儿园两所公办幼儿园正式开园,结束龙文区没有公办园的历史后,公办园就像雨后春笋般,几乎每年都新增公办园,如今,已建成投用10所,遍布每个街区。”已在龙文区生活10年的林女士对龙文区教育的变化深有体会,她说,2015年,她家大宝很幸运摇上了公办园,今年,二宝更是赶上好时机,恰遇新的公办园投用,名额较多,不用摇号就直接上了公办园。


截至目前,龙文区共有小学17所(含2所完小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6所(含1所市属公办、1所市属民办);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99所,高等院校1所。先后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中小学全部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拥有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省级文明学校3所。


明年,龙文区将加快项目建设,计划实施16个教育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4.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9.33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24970个学位。同时,补齐教育短板,推进郭坑第二中心幼儿园和保利世茂、宝龙等4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投用,计划2022年可新增至少2070个公办幼儿学位。此外,继续加快名校建设,紧盯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加快推进漳州市实验小学龙文校区、漳州三中龙文校区的建设,努力确保“学有优教”。未来5年,龙文区将重点推进25个学校项目,再增12所公办幼儿园,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近4万个学位。


▲今秋投用的龙师附小龙文分校二期


打造“健康龙文”
未来5年,新增可开放床位1000个以上


加快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第三医院三期项目建设,建成投用正华医院、福隆社区卫生服务站,新申报省级卫生村(社区)38个,可开放床位数1265张……今年,龙文区医疗事业成绩斐然,让龙文老百姓在打造“健康龙文”之路上,享受越来越多的医疗福利。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龙文正式实施加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工作,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健康龙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龙文区的医疗事业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医疗项目方面,漳州市医院龙文院区、漳州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落户龙文区,辖区内还有漳州市第三医院等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缓解了龙文区医疗卫生的需求。


同时,龙文区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全区执业(助理)医师总数863人,注册护士总数1272人。近五年来,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和护士数从2.5人和2.8人提高到2.8人和4.2人。


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加速发展,龙文的医疗配套正在强势铺开。2022年,龙文区将持续扩充医疗资源,推动市第三医院三期开工建设,推动碧湖、蓝田、步文等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日配建到位。今后五年,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大引进高端医疗资源、高水平医技人才,鼓励发展中医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新增可开放床位数1000个以上。


▲在龙文区福隆城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休闲娱乐的人们


▲龙文区毅阳卫生服务站里,医生为辖区市民做日常体检


打造“幸福龙文”
构建多种养老体系,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几天前,位于步文街道锦绣社区幸福食堂试营业啦!当日厝边邻里们齐聚一堂,在食堂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卤面,共享邻里快乐时光。

“以后不想煮饭就到这边来吃。”今年75岁的范阿婆是锦绣一方的业主,她告诉记者,中午子女们都在单位吃饭,她一个人不方便煮,一直期待着社区食堂开业呢。

据悉,锦绣社区幸福食堂是龙文区委、区政府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辖区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而这一食堂的投用,只是龙文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龙文区建成11所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所农村幸福院、4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村(居)活动中心5个,社会保持安定稳定,被评为全省第四轮第一批平安县(市、区)。

据统计,目前,龙文区60岁及以上人口3.4万多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为了让老年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龙文区政府积极探索多样化养老服务模式,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实行多种举措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龙文区建成11所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所农村幸福院(园)、44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家社区长者食堂、落地1家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龙文区政府每年投入近千万用于购买养老设施第三方托管运营管理和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

在智慧养老模式创新方面,2016年,龙文区率先在全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60周岁以上特定服务对象和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体服务和线上基础信息服务,创新“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

现如今,龙文区养老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试点推进发展”的多种养老服务体系。


▲人们在龙文区西坑日间照料中心锻炼、看书、休闲

来源:海峡导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